BLZJ_1af6f2 发表于 2021-9-16 14:57:28

【09.20病例读片】胃浸润性炎性纤维性息肉

本帖最后由 BLZJ_1af6f2 于 2021-9-17 09:48 编辑

  性别:女
  一般病史:临床表现为胃周疼痛和呕吐数周。患者曾有交通事故创伤史、以后发生脑脓肿和因子宫肌瘤而进行全子宫切除术史。体检胃周可触痛。实验室检查血细胞计数为7090/mm3,血红蛋白为12.6mg/dl,血小板计数为275, 000/MM3。CT显示胃窦幽门前区有一个27mm,增强的肿瘤,肌层增厚和浆膜下增强的病变。内镜检查也显示一个黏膜下肿瘤,来自于胃窦幽门前区的后壁。内镜超声显示一个低回声肿瘤,内部回声轻度异质性。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考虑为GIST而行远端胃切除术。
  免疫组化结果:梭形细胞弥漫性表达CD34,局灶阳性表达SMA和CD68,beta-catenin膜阳性,不表达CD117、DOG1、S100、desmin、AE1/AE3和ALK。Ki67增殖指数约1%。
  分子检测:PDGFRA无突变。


  
  病理诊断:胃浸润性炎性纤维性息肉。
  讨论:炎性纤维性息肉(IFP)在1949年Vanek首次描述为嗜酸性黏膜下肉芽肿,以后提议了各种名词,1953年有Helwig和Ranier建立了IFP的术语。IFPs虽然能够发生于整个胃肠道,但它们最常见于胃窦(66-75%)。该病变通常无症状,因其他无关疾病而偶然发现。组织学上,IFPS是位于黏膜下病变,含有温和的梭形细胞伴有明显的血管。它们的形态学特征常变化较大,但IFPs特征性表现为血管周围“洋葱皮”样表现,然而约一半病例没有这种改变。免疫组化上,IFPs阳性表达CD34、SMA和CD68,不表达CD117、S100和CK AE1/AE3。鉴别诊断有GIST、雪旺氏瘤和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IMTs)。GIST阳性表达CD117,雪旺氏瘤阳性表达S100,IMTs阳性ALK和阴性CD34。
  IFPs的病因开始被认为来自于对未知局部损伤、感染或过敏反应的一种机体反应,IFPs在清除幽门螺杆菌后的形态学改变的病例报道支持这个假设。然而,由于IFP也能发生于胃外,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致病作用难以明确。2008年,Schildhaus等在IFPs内发现了PDGFRA突变,其存在提供了该病变克隆性增生的强烈证据,并提示IFPs具有肿瘤性特征。目前为止IFPs被认为是真性肿瘤性病变而不是反应性病变。
  虽然IFPs通常被认为是良性、非浸润性病变,但少数病例发现侵及到固有肌层。关于胃IFP,仅有1例浸润性病例在2015年报道。本文描述的是第2例浸润性胃IFP病例。目前病例中,梭形肿瘤细胞侵及到肌层,也在浆膜下层增生。这些发现提示IFP可偶尔表现为局部侵袭性肿瘤,具有浸润性生长方式,在不完全切除后可有局部复发。虽然内镜治疗是IFP的典型指正,当病变侵犯到肌层时,这种治疗方法可不充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09.20病例读片】胃浸润性炎性纤维性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