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条索状和透明变性构型
2005年,Young等描述了一种子宫内膜样癌,特征为肿瘤细胞呈上皮条索状、梭形和透明变性的间质,有时可形成骨样成分,并与经典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混合,当时他们将其命名为“条索状和透明变性的子宫内膜样腺癌”。这种类型的子宫内膜样腺癌平均年龄52岁,虽然有肉瘤样表现,但65%处于I期。另外,70%显示鳞状分化,50%有子宫内膜增生的背景。少见的特征包括无透明变性间质的条索状细胞,弥漫性梭形细胞类似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区域。2/3的肿瘤为1级,剩余的是2级。经典的子宫内膜癌成分表达角蛋白,而在上皮条索中呈弱/不同程度阳性。条索状成分不表达平滑肌标记(Desmin和actin)、CD10和p53.随后的研究显示由于梭形和条索状区域 β-catenin的外显子3的突变,导致所有病例β-catenin核表达和E-cad的膜表达完全缺失。该类型患者在子宫切除后预后较好,首次研究中发现83%病例随访期间无病生存。 鉴别诊断包括癌肉瘤/MMMT,其有高级别癌和肉瘤成分,具有侵袭性临床过程。其他的鉴别诊断包括类似于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和上皮样平滑肌肿瘤。值得注意的是,具有条索状和透明变性间质的卵巢浆液性癌最有也有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