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04-91360
  • 智慧协同 未来病理
搜索
发新帖
查看: 8903|回复: 3

[分享学习] 涎腺——低度恶性筛状囊腺癌

[复制链接]

432

主题

3130

帖子

962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623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5-12-25 19:59: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查看更多优秀资源帖,与同道便捷交流讨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涎腺——低度恶性筛状囊腺癌
低度恶性筛状囊腺癌(LGCCC)是一种罕见的、囊性增生性癌,属于囊腺癌的亚型(WHO2005),临床中绝大多数病例都发生在腮腺,少数发生在腭、颌下腺及副腮腺,且以女性多见(男:女=1:2)。
组织病理学特点:低度恶性筛状囊腺癌(LGCCC)无包膜,由单个或多个囊及邻近的导管内增生构成。囊腔衬覆小的、多层的增生导管细胞,其细胞大小一致,染色质分散,有小核仁。囊性区之内,这些细胞排列成筛状,通常有相互吻合的囊内微乳头衬覆囊腔,乳头可含纤维血管轴。独立的小导管结构中充填着增生的导管上皮,呈筛状、微乳头状和实性。许多腔面细胞的胞质含顶浆分泌泡(PAS阳性/抗淀粉酶)和/或细小的黄色至褐色色素,相似于脂褐素,可见肿瘤局部侵袭至周围软组织,特征是小的实性岛和反应性炎症及结缔组织增生。一般无周围神经和血管侵犯,通常无细胞的多形性和核分裂,坏死特别少见,偶尔可见肿瘤细胞的不同程度的非典型性,有散在的核分裂相和局部坏死。
免疫表型:肿瘤细胞有S-100蛋白的弥漫性强阳性反应;肌上皮细胞标志(SMA、Calponin、p63、CK5/6)可见于围绕囊性腔隙的肌上皮细胞,证实肿瘤的导管内增生的特征;肌上皮细胞与增生的肿瘤细胞成分不发生混合;肿瘤细胞对ER、PR、HER2-neu抗原呈阴性反应。
鉴别诊断:
(1)腮腺高级别导管内癌(HG-IDC):该瘤细胞有显著异型性:核质比增高、核呈高级别伴明显核仁,核分裂象常见及灶性坏死。免疫组化标记S-100蛋白阴性或局灶阳性。
(2)乳头状囊腺癌:该肿瘤一般不出现实性和筛孔样结构,缺乏导管内增生特征。
(3)腺样囊性癌:基底样细胞,可见导管上皮形成的真性腺管样结构。
治疗与预后:LGCCC手术切除预后好,一般不远处转移、复发。
本论坛为非盈利学术交流平台,资料均由网友上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处理;所有讨论内容仅供公益交流,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投诉邮箱:tougao@91360.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5

主题

1767

帖子

5656

积分

认证医师

Rank: 5Rank: 5

积分
5656

突出贡献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5-12-25 23: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典型图片
QQ截图20151225230647.png
QQ截图20151225230722.png
本论坛为非盈利学术交流平台,资料均由网友上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处理;所有讨论内容仅供公益交流,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投诉邮箱:tougao@91360.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37

帖子

139

积分

略知一二

Rank: 2

积分
139
发表于 2015-12-30 14: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两位老师
本论坛为非盈利学术交流平台,资料均由网友上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处理;所有讨论内容仅供公益交流,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投诉邮箱:tougao@91360.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70

帖子

214

积分

小有所成

Rank: 3Rank: 3

积分
214
发表于 2016-1-11 16: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谢谢老师!
本论坛为非盈利学术交流平台,资料均由网友上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处理;所有讨论内容仅供公益交流,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投诉邮箱:tougao@91360.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新帖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