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27 22:11: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软组织颗粒细胞瘤(GCT) GC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以往称之为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1926年由Abrikossoff[首次报道。GCT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包括皮肤及皮下组织、乳腺、食道及喉,但以口腔特别是舌部最为常见。有关GCT的来源一直存在争议,由于GCT的颗粒细胞通常靠近肌纤维束,最初被认为骨骼肌来源。目前已有多个学说,包括神经学说,组织细胞学说,雪旺细胞学说以及反应性蜕变学说。大多数学者支持雪旺细胞学说。 组织学表现 眼观:肿瘤呈淡黄色或灰白色,质地中等。大多数肿瘤位于皮下或黏膜下,镜检:所有肿瘤由胞质丰富、内含大小不一嗜酸性颗粒的瘤细胞组成。瘤细胞紧密排列成巢状或条索状,其间有纤维结缔组织分隔,有时可见瘤细胞围绕神经。良性者瘤细胞大小均匀一致,核小,圆形,较深染,居中或偏位,有时核仁明显,通常无核分裂象,细胞膜不清。织学表现为细胞多形性、空泡状核、梭形细胞、多核巨细胞、核分裂象增加及坏死并最终被诊断为恶性颗粒细胞瘤。由于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恶性GCT的确诊仍存在争议,大多数学者认为: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生长,生长迅速,直径大于5 cm,早期局部区域复发,或转移;组织学表现为坏死、梭形细胞、空泡状核及大核仁、核分裂象(>2个/10HPF)、高核质比和多形性。符合3个或3个以上的被视为组织学恶性。依照此标准可有3种恶性GCT: (1)肿瘤既有恶性生物学行为又有恶性组织学表现, (2)肿瘤临床侵袭性生物学行为但无转移组织学表现为不典型性; (3)肿瘤临床侵袭性生物学行为但组织表现为良性。 免疫组化结果 肿瘤细胞呈S-100、CD68及NSE染色阳性,而覆盖上皮均为阴性。少数肿瘤细胞胞核呈K-i67阳性,除了形态学特征外,有学者认为K-i67的增殖指数被发现与GCT临床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且手术边缘无肿瘤细胞可保证其良好预后。现已证实,化疗和放疗并不能明显改善恶性GCT的临床病程。目前,局部广泛切除,必要时加上区域淋巴结清扫仍为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当然跟踪随访也非常必要,尤其是对具有潜在恶性的GCT,以尽早发现其局部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