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陆查看更多优秀资源帖,与同道便捷交流讨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来源:病理科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其种类繁多,且形态、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病理特征等方面多具异质性,给病理诊断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性。淋巴瘤的治疗及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层又极其依赖精准的病理诊断。11月3日下午,病理科邀请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李小秋教授来院进行淋巴瘤疑难病理阅片研讨会,为大连病理界同仁带来了宝贵的实战经验。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大连市中心医院等病理科同仁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下午2点,李小秋教授在病理科王莉芬主任的陪同下参观了我院病理科,王莉芬主任介绍了病理科的科室建设及工作情况,得到了李小秋教授的赞许,并肯定了我院病理科的飞速发展。
王莉芬主任介绍病理科概况 随后,在多人共览显微镜下李小秋教授针对淋巴瘤疑难病例,从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学表达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且详细解答了大家的疑惑。在“淋巴母细胞瘤”与“髓系细胞瘤”的鉴别诊断、“B细胞淋巴非典型增生”与“血管免疫母细胞瘤伴显著的单核样B细胞增生”的鉴别诊断以及“浆细胞瘤”与“浆母细胞淋巴瘤”的鉴别诊断等提供了诊断思路,针对每个病例中各种免疫标记物的表达进行了解读分析,警示大家在诊断中可能遇到的陷阱,大家就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及鼻咽部的MALT淋巴瘤的诊断展开热烈的讨论。
李小秋教授在多人共览显微镜会诊 李小秋教授在淋巴造血组织疾病的诊断,尤其针对疑难病例和罕见病例有着丰富的诊断经验。本次研讨会不仅在学术上更新了大家的观念,开阔了诊断思路,更从实战经验出发,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很大程度上提高与会人员的技术与诊断水平,同时也在我院病理科与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的就疑难病例的病理会诊、学术交流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搭建了合作交流平台,希望通过双方在多个领域的不断合作交流提高我院病理学科的整体水平。
延伸阅读
李小秋,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教授,主任医师,2001-2003年赴日本UOEH留学,师从国际知名病理学家桥本洋(Hiroshi Hashimoto)教授,获博士学位。1999年至今就职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主要从事肿瘤病理诊断和研究工作,尤其擅长淋巴造血组织疾病和头颈部肿瘤病理,对于疑难病例和罕见病种的诊断和鉴别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是国内公认、并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淋巴病理专家。2011年曾赴香港伊利沙伯医院学习,在国际知名病理大师陈国璋(John K.C. Chan)教授指导下深造外科病理诊断技能。
曾受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邀请,参编作为肿瘤病理分类金标准的蓝皮书系列——《WHO头颈部肿瘤分类》(第4版,2017年出版)一书中造血淋巴组织肿瘤有关章节。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暨病理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淋巴造血疾病学组委员暨副组长、CSCO中国淋巴瘤联盟常务委员、中国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淋巴瘤专业委员暨副组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血液病理工作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特聘授课教师等。目前担任《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学术委员会委员,《诊断病理学杂志》、《白血病·淋巴瘤》、《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编委,以及《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国肿瘤临床》、《中国癌症杂志》特邀审稿专家。
曾负责或参与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上海市科委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迄今发表学术论文69篇(SCI论文24篇)。主译血液病理学专著1部,副主编专著2部,参编、参译淋巴瘤及病理学专著6部。并受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邀请,参编《WHO头颈部肿瘤分类》(第4版,2017年出版)。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以及全国性病理或淋巴瘤学术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并在若干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中担任教学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