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陆查看更多优秀资源帖,与同道便捷交流讨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皮下脂膜炎T细胞淋巴瘤(SPTCL):见于成人,女性略多,20%可发生20岁以下,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较常见。临床上可表现为孤立或多发皮下浸润性结节或肿块,最多见于四肢皮肤。由于位置比较深在,故溃疡很少见。
(1)组织学:皮下脂肪层内可见浓密的结节或弥漫浸润性病变,呈小叶样脂膜炎形态(下图)。瘤细胞小-中等,呈小簇状或单个细胞围绕脂肪细胞排列,几乎从不侵到皮下脂肪层外,当然也就没有‘嗜表皮’现象。有时坏死非常显著,伴有多量组织细胞可形成肉芽肿结构。
(2)免疫表型:一句话概括就是alpha/beta型CD8+细胞毒T细胞。所以CD3+/ CD8+/CD4-,表达细胞毒蛋白如粒酶B、穿孔素等,Ki67可以很高。BF1+/TCRG-,CD30-,CD56-。罕见免疫缺陷患者可检测到EBV。
(3)预后:SPTCL是一种皮肤惰性淋巴瘤,5年生存率可达80%。出现嗜血细胞综合征提示预后不好,另有一项研究表明形态学血管破坏也常和不良预后相关。
(4)鉴别诊断:和其他类型淋巴瘤的鉴别都说过很多,这里重点谈谈和红斑狼疮性脂膜炎(LEP)的区别,出现呈簇的CD123+浆样树突细胞,混杂浆细胞,B细胞聚集甚至形成生发中心倾向LEP。有时二者极难鉴别还可共存,甚至认为二者位于同一谱系性疾病的‘两端’。
2.CD4+中-小细胞为主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这是2017版给的新名字,2008版中称为淋巴瘤,因其预后非常好,而且目前是否肿瘤性病变仍有争议,直接诊断淋巴瘤可能会造成临床过治疗,故更名。
(1)临床及病理特点:最多见于头颈部及躯干上部,表现为单个红色结节(如图)。多位于真皮,可达皮下组织浅层。无嗜表皮,嗜表皮现象明显时可排除本病,大细胞比例不能超过30%。可混有其他反应性炎细胞,有时B细胞可很多(有助于和MF鉴别)。CD30+细胞可散在出现,这时Ki67指数会相应增加。有些病例可呈TFH表型。
(2)预后:单发病变预后很好,进展病例几乎都是起病时即为多发。发生于下肢者临床较为侵袭。
3.原发皮肤CD8+耳型T细胞淋巴瘤:这是2017版新增加的暂定类型。主要特点①惰性病程,预后很好,未见进展为系统性病变报告;②临床表现同上一类型相似,如常见于头颈部,单发;形态也相似,无侵表皮,但瘤细胞相对单一,反应性细胞也较少。③大多为CD8+细胞毒T细胞表型。
CTCL诊断个人体会:①原发者大多惰性,预后较好,许多类型或疾病早期和炎性增生病变相似;②由于混有少许侵袭性类型,所以病理报告至少应该说明倾向惰性还是侵袭性,最好不要泛泛诊断TCL,NOS,因为这个词通常被认为是侵袭性病变,会误导临床。③要注意还有很多类型TCL容易继发累犯皮肤,通常呈侵袭性,原发和继发病变的临床处置可能完全不同,故一定要结合临床病史区别二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