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04-91360
  • 智慧协同 未来病理
搜索
发新帖
查看: 5502|回复: 1

[学习交流]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与治疗指南》

[复制链接]

62

主题

102

帖子

534

积分

认证医师

Rank: 5Rank: 5

积分
534
发表于 2016-3-11 08: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查看更多优秀资源帖,与同道便捷交流讨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就爱小小酥 于 2016-3-24 15:59 编辑

2016年2月23日,新版《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与治疗指南》正式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上。该指南由华山医院周良辅院士、华山医院毛颖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王任直教授等中国权威医学专家历时一年多时间编写,结合中国实际临床情况,制定了针对低级别胶质瘤、高级别胶质瘤、大脑胶质瘤病和室管膜瘤的临床诊疗标准与规范,为中国的癌症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胶质瘤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分子研究是热点

胶质瘤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目前确定的两个危险因素是: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和与罕见综合征相关的高外显率基因遗传突变。近年来,高级别胶质瘤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包括:等位基因的杂合性缺失及基因的遗传性变异研究,DNA错配修复,细胞信号通路紊乱(如EGFR及PDGF通路),PI3K/Akt/PTEN、Ras和P53/RB1通路基因突变和肿瘤干细胞研究等。

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对确定分子亚型、进行个体化治疗及判断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胶质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及神经功能缺失。目前,诊断主要依靠CT及MRI检查等影像学诊断,但最终诊断还需要通过肿瘤切除术或活检术获取标本进行病理学诊断加以明确。组织学检测仍是病理诊断的基础,一些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对确定分子亚型和进行个体化治疗及判断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生物标志物强烈推荐:


(1)  IDH1基因第132位点的杂合突变出现于80%以上的低级别胶质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少突星形细胞瘤以及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突变率约为70%,原发胶质母细胞瘤中仅为5%,IDH1突变型的预后明显好于野生型。因此,IDH1基因突变是病理学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2)  对少突胶质细胞瘤进行1p/19qLOH检测。1p/19q杂合性缺失的患者对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敏感,无瘤生存期延长。


分子生物标志物推荐:


(1)  星形细胞肿瘤p5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2)  EGFR及EGFRvIII对高级别胶质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或PCR测序,EGFR过表达和突变体均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3)  胶质母细胞瘤的MGMT检测。

(4)  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区突变。大量研究发现在胶质瘤中存在TERT基因启动子区的特征性突变,C228T和C250T,总体频率约55%,主要集中于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中。发生突变的肿瘤中TERT的表达量是野生型样本的6.1倍。结合TERT启动子突变和IDH1/2突变等其他分子遗传学事件可用于胶质瘤的分子分型和预后判断。

(5)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KIAA1549-BRAF融合基因检测。

QQ截图20160324155935.jpg

胶质瘤治疗以手术切除肿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手术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并获得足够标本用以明确病理学诊断和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放疗可杀灭或抑制残余肿瘤细胞,延长患者生存期,分割外放射治疗已经成为高级别胶质瘤的标准疗法。胶质瘤的化疗一直采用单药和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方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新疗法开始在胶质瘤治疗中得到尝试,但疗效尚需大样本、随机和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本论坛为非盈利学术交流平台,资料均由网友上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处理;所有讨论内容仅供公益交流,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投诉邮箱:tougao@91360.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9

帖子

18

积分

初来乍到

Rank: 1

积分
18
发表于 2016-3-24 16: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学习了
本论坛为非盈利学术交流平台,资料均由网友上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处理;所有讨论内容仅供公益交流,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投诉邮箱:tougao@91360.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新帖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