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6岁。发现右侧锁骨下、胸骨旁皮下肿块5年,包块缓慢长大,无明显不适。肿物大小约2.5 cm×2.5 cm,质软,边界清楚,活动度良好,无压痛。全身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B超考虑为脂肪瘤。于2015年4日入院行肿块手术切除。
病理检查:肿瘤边界清楚,未见确切包膜。主要由梭形细胞、上皮细胞和脂肪组织3种成分混杂组成(图1)。梭形细胞约占40%,排列呈束状,部分呈编织状,细胞边界不清,核呈胖梭形或长梭形,染色质均匀,部分细胞可见小核仁,核无异型性,未见核分裂象(图2);细胞质淡染,部分嗜伊红色,部分胞质含空泡(图3)。上皮成分约占25%,排列呈巢或网格状,部分区呈微囊状,囊壁内衬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部分细胞胞质内含黏液(图4);部分上皮细胞团巢显示鳞状上皮分化,局灶可见皮脂腺及汗腺样结构(图5,图6)。脂肪组织成分约占35%,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与上述两种成分混杂。间质部分区黏液样变性,局灶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散在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上皮细胞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图7)、p63、CK19和bcl-2,部分鳞状上皮和皮脂腺细胞表达上皮细胞膜抗原(EMA)。梭形细胞表达CKpan(图7)、p63、bcl-2和CD34(图8),不表达EMA、结蛋白、CD31和S-100蛋白。皮脂腺细胞表达EMA。脂肪细胞表达S-100蛋白。背景中的小淋巴细胞局灶表达CD99,不表达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CD1a、CD5。Ki-67阳性指数小于1%。
病理诊断: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伴皮肤附属器分化。
讨论: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ectopic hamartmatous thymoma,EHT)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1982年,Smith和McClure等[1]首先将其描述为"皮下脂肪、纤维母细胞和上皮成分混合性肿瘤",同年,Rosai等[2]将同样的病变描述为梭形细胞胸腺原基瘤。1984年,Rosai等[3]]将其命名为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EHT常见于下颈部,镜下特点为不同比例的梭形细胞、上皮成分和脂肪细胞三种成分混合而成。
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约68例(其中国内报道约17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11例(男女之比约5∶1),年龄范围广(19~89岁),平均年龄47.5岁。主要发生于下颈部,特别是左锁骨上区和胸锁关节附近,也可发生于胸骨柄和胸壁,仅1例女性患者发生于腋后区与背部之间[[4]。肿瘤位于浅表或深部软组织内,为孤立性边界清楚而缓慢生长的肿块,病程从2个月至30年不等。临床多诊断为淋巴结肿大、甲状腺肿、囊肿和脂肪瘤,也有脂肪肉瘤等。
大体上肿瘤呈结节状或分叶状,直径1.5~21.0 cm不等,以2~6 cm多见。肿瘤边界清楚,部分病例可见包膜。切面灰白、灰黄或灰红色,实性或可见囊腔,质地软或中等,少数质硬,可见脂肪成分。镜下主要由3种成分混杂而成:梭形细胞、上皮细胞和成熟脂肪细胞。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无坏死。梭形细胞呈束状或编织状排列,核呈胖梭形或长梭形,染色质均匀,部分细胞可见小核仁,核分裂象0~7个/50 HPF[5]]。细胞质淡染,部分细胞胞质嗜伊红色,部分胞质含空泡,可见肌样分化[6]]。部分病例梭形细胞区可见沙砾体样钙化灶[7]。上皮细胞呈巢状、索状、网格状或囊状,囊壁内衬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部分细胞胞质内含黏液。上皮细胞团巢多显示鳞状上皮分化,部分病例可见角化[6,8]]。2007年,Weinreb等[9]]报道了1例伴皮肤附属器分化的EHT,包括皮脂腺与大汗腺成分。本例也可以见到向皮脂腺和汗腺分化的上皮细胞。肿瘤间质可见黏液样变,纤维组织增生,可有不等量的淋巴细胞和/或浆细胞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