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7-27 10:08: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 ❈ 由上所述,肺腺癌中的细短毛刺,并非由肿瘤组织放射状浸润引起。肺腺癌中的细短毛刺,其形成的原因来自肿瘤内部。 ❈ ❈ 在含有较多附壁生长成分的浸润性腺癌,毛刺发生率较低。在中分化腺癌毛刺发生率较高,而在低分化腺癌,毛刺的发生率再次下降。与之相应的是,在附壁生长成分纤维组织含量不多,随着乳头状和腺泡状生长方式的增多,肿瘤内的纤维组织形成增加,而随着微乳头和实性生长方式的增多,纤维组织形成反而下降。 ❈ ❈ 虽然低分化腺癌对周围组织的浸润性生长加强,其毛刺征反而不明显,在中分化腺癌,肿瘤很少出现对周围组织的条状浸润,而细短放射状毛刺却很常见,这也说明毛刺征与浸润能力并无本质联系。 ❈ ❈ 低分化腺癌的毛刺较粗较软,较模糊,可能是从中分化转向低分化时在收缩力逐渐下降,原来已经形成的细短毛刺难以维持有力牵拉所产生的改变。微乳头型和实性生长型的肿瘤组织,纤维间质细胞要比一般腺癌少得多。 ❈ ❈ 短毛刺较少指向胸膜侧,呈放射状,细短毛刺的这种排列形态与胸膜牵拉线及兔耳征有相似性,本质上考虑为类似事件,都是肿瘤组织收缩引起的现象,也是一种局部牵拉所致的线状肺不张。 ❈ ❈ 纤维组织的增多提示肺腺癌的细短毛刺与此有关,那么二者之间如何联系起来: 首先从大体切面上找依据,胸外科在切下一块肺组织时会找到肿块剖开一刀,如果是腺癌,切面通常会往里凹陷,如果是良性肿瘤,切面会往外凸,这就说明肺腺癌组织内部有收缩性。 再从组织细胞层面找依据。在病理切片上,收缩力明显的肿块,组织内的纤维细胞较丰富,以往的研究把这种纤维细胞称为癌相关纤维细胞(CAFs),关于这些细胞从哪里来?通常的病理学解释是肿瘤细胞促使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这种解释与收缩力相违背,因为促使纤维组织增生必定引起肿瘤膨胀性,对外产生膨胀压力而不是切面往里凹陷。合理的解释是肿瘤细胞本身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癌细胞由体积较大的上皮细胞转变为纤细的纤维细胞,体积缩小,从而形成指向肿瘤内部的收缩力。病理形态学上,上皮间质转化的整个过程形态谱系都能找到。 ❈ ❈ 在CT鉴别诊断上,毛刺征起了较大的作用,良性肿瘤没有毛刺征,普通炎症的毛刺大多为长毛刺,但偶尔也有细短毛刺,如隐球菌肉芽肿性结节等。当炎症后期纤维化时,会有轻度的收缩力,因为炎症常常是先有渗出,渗出区逐步机化纤维组织填塞,再收缩空间不大,故而毛刺征通常不明显。 ❈ ❈ 普通型浸润性腺癌内部的纤维化,比微浸润腺癌以及附壁生长型腺癌要明显,因此收缩力较强,毛刺征的发生也会多。粘液型腺癌纤维化不如普通型浸润性腺癌,因此收缩力征象不明显。坏死和空泡形成会使收缩力减弱,这时毛刺征常不明显。 资料来源:肺部影像联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