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04-91360
  • 智慧协同 未来病理
搜索
发新帖
查看: 1889|回复: 0

【论著】原发皮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复制链接]

1851

主题

1851

帖子

763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31
发表于 2017-12-20 17:50: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查看更多优秀资源帖,与同道便捷交流讨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作者:邹耘,曾芬,江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皮肤科)

  病史
  患者,女,42岁。主因全身皮肤瘀斑、皮下结节20余天,伴发热4d,于2012年10月8日入院。患者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右上肢出现一蚕豆大小结节,有轻微压痛,逐渐增大至樱桃大小,无发热寒战、畏寒、关节肌肉酸痛等;皮损逐渐增多,延及躯干、四肢,部分结节表面呈暗紫红色瘀斑,腹部瘀斑融合成大片状、条带状。在当地医院予抗炎治疗无效。4d前患者开始出现发热,以夜间为甚,体温最高>39℃,无寒战。患者自起病以来无鼻塞、鼻衄、体重下降等。既往体健,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史。系统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口、鼻未见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腹无异常。
  皮肤科情况
  躯干、四肢散在较多大小不一暗紫红色瘀斑,下腹部瘀斑融合成大片状,呈条带状分布;瘀斑下方可触及散在或密集分布蚕豆至鸡蛋大小质硬结节,结节与其上方皮肤组织粘连,不易移动,有轻微压痛;左小腿及右股部瘀斑表面两处约甲盖大小结痂(图1),余部位无异常。
  主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白细胞(WBC)3.06×10^9/L[正常值(4.0~10.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N)49.7%,淋巴细胞比例(L)24.5%,红细胞(RBC)3.33×10^12/L[(3.50~5.00)×10^12/L],血红蛋白(HB)101g/L(110.0~150.0g/L);血生化:丙氨酸转氨酶(ALT)55U/L(4~33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58U/L(4~32U/L),乳酸脱氢酶(LDH)7.98μmol/(s·L)[(2.25~3.57)μmol/(s·L)];免疫全套:免疫球蛋白G(IgG)17.8g/L(7.51~15.6g/L);抗EB病毒(EBV)-IgA、IgG阳性;血沉、出凝血时间、血培养均无异常;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2.98∶1,分类中粒系统增生占计数的65.5%,其中早幼粒细胞占8%,中性粒细胞幼稚阶段比例偏高,分叶核偏低,占5%,大部分浆内有毒性颗粒。红系统占22%,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成熟红细胞形态大小无明显异常。淋巴细胞占9.5%,浆细胞占2.5%,均为成熟浆细胞,血小板散在易见,易找到巨核细胞。结论:粒系统增生左移。骨髓组织学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胸部CT:左侧胸膜少许粘连,双侧腋窝及纵隔内未见明显增大之淋巴结;双侧鼻咽部CT增强未见明显异常。鼻窦冠扫CT示:双侧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
  右股内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
  角化过度,棘层变薄,皮突大部分消失,真皮浅层水肿,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较多红细胞外溢出血管外,皮下脂肪小叶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呈弥漫性浸润,大量红细胞外溢(图2)。
  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结果:CD3、CD43、CD56、颗粒酶B(Granzyme B,GгB)、细胞毒性蛋白(TIA)-1均( )、CD4、CD8、CD20、CD79α、PAX-5均(-)、增生细胞核抗原(Ki-67)LI约60%阳性,原位杂交结果:EBV编码的小分子mRNA(EBER)( )(图3)。
  诊断
  原发皮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align=center][align=center][align=center]【论著】原发皮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align][/align][/align]
[align=center][align=center][align=center]【论著】原发皮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align][/align][/align]
  治疗
  入院后考虑患者白细胞计数下降,持续发热,且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检结果尚未回报,故经验性使用抗病毒、抗炎及护肝治疗,疗效均欠佳,仍持续高热,皮损未消退。10月17日经内科会诊建议加用地塞米松10mg/d控制体温,患者当天体温降至正常,瘀斑颜色逐渐变淡,结节缩小,部分消退。10月21日复查血常规:WBC7.52×10^9/L,N70.4%,L16.2%, RBC 2.69×10^12/L, HB 81g/L;血生化:ALT67U/L,AST56U/L。因肝酶谱较前升高,遂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10月27日再次复查:WBC10.82×10^9/L,N74.7%,RBC3.4×10^12/L,HB107g/L,ALT 51U/L,AST 32U/L。确诊后,患者于10月27日转入血液内科治疗,建议阿糖胞苷 甲氨蝶呤 地塞米松化疗,但患者因经济原因拒绝治疗,于10月31日出院,后失访。
  讨论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NK)/T-cell lymphoma,ENKTCL]是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的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新分类中的一个独立的临床病理分型。鼻NK/T细胞淋巴瘤约80%来源于真正的NK细胞,10%~30%来源于NK样T淋巴细胞,因此称之为NK/T细胞淋巴瘤。它是一种很少见的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约占恶性淋巴瘤的2%~10%,病程进展快,病死率高。ENKTCL较多见于亚洲,如中国、日本和朝鲜以及南美地区,在亚洲地区发病率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6%~8%,而西方国家较罕见。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男女患病比例为2~3.3∶1,中位年龄为45~50岁,主要发生在鼻腔和副鼻窦,也可发生于腭部、扁桃体、咽喉等部位,称为鼻NK/T细胞淋巴瘤。面部中线部位的破坏是其突出的特征,表现为鼻中隔穿孔、外鼻畸形,鼻梁洞穿性损伤或硬腭穿孔,甚至累及面部皮肤。少数患者可原发于皮肤、消化道、睾丸、唾液腺等部位,还有极少数患者发病时即表现为全身播散。有学者将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划分为上呼吸消化道(UAT-NKTCL)和非上呼吸消化道NK/T细胞淋巴瘤(NUAT-NKTCL),皮肤被认为是NUAT-NKTCL最常累及的器官。ENKTCL初始表现为皮肤病变的称为原发皮肤ENKTCL(PC-ENKTCL),继发于上呼吸道、消化道患者的皮肤受累称为继发皮肤ENKTCL(SCENKTCL)。疾病后期肿瘤组织弥漫播散所致的皮肤受累(肿瘤周围的皮肤受侵)即可被认为皮肤受累。本例患者以皮肤瘀斑、结节为首发症状,伴轻微压痛、发热,病程中无鼻阻、鼻塞、咳嗽、咳痰等临床表现,鼻咽部及鼻窦部CT无明显异常,提示鼻部未受累。腹部检查也未见异常,故该例患者应为原发皮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这类患者在临床上比较少见。
本论坛为非盈利学术交流平台,资料均由网友上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处理;所有讨论内容仅供公益交流,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投诉邮箱:tougao@91360.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新帖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