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04-91360
  • 智慧协同 未来病理
搜索
发新帖
查看: 1765|回复: 0

乳腺浸润性筛状癌二例

[复制链接]

2859

主题

3745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572
发表于 2017-12-20 17:50: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查看更多优秀资源帖,与同道便捷交流讨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乳腺浸润性筛状癌(invasive cribriform carcinoma,ICC)属于乳腺浸润性癌中比较少见的一种类型。其特征性筛状癌巢结构以及良好的临床预后,使其与其它类型的乳腺浸润癌,尤其是常见的无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分开,成为一独特的临床病理类型。2003年版WHO乳腺肿瘤组织分类将ICC列为一个独立的组织亚型。本文现报道二例我院收治的ICC,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临床资料
  病例1 患者,女,46岁。22天前患者于我院门诊检查彩超乳腺示“左乳低回声结节,BI-RADS 4b级”。当时患者自检未及明显肿块,无不适症状。当时未处理。今前来我院进一步就诊,选择手术,门诊拟“左乳肿块”收住入院。
  专科检查:双乳对称,双乳头无凹陷,无乳头溢液,双乳未及结节,无明显压痛。双腋下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乳腺彩超:右乳腺腺组织较厚处约为11mm,左乳腺腺组织较厚处约为12mm,实质回声增粗,分布不均,左乳1点钟方向可见一大小约13×7mm的低回声团,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内回声不均,CDFI示内可见血流信号;左乳3点钟方向可见一大小约4×2mm的囊性暗区,边界清,内透声可,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乳腺彩超诊断:左乳低回声团,BI-RADS 4a级?已定位。左乳囊性暗区,BI-RADS 2级。双乳小叶增生。
  乳腺钼靶:双侧乳腺呈腺体型,腺体较丰富密实,呈片状、云絮状密度增高影,边界不清。乳腺区未见明显结节与肿块,左乳上象限钙化灶,右乳未见异常钙化。双乳头未见凹陷,乳晕及局部皮肤未见增厚。双侧腋下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乳腺钼靶诊断:左乳未见明显肿块。建议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 BI-RADS 0,双乳腺体改变,考虑为良性病变 BI-RADS 2。
  外科手术:于B超引导下左乳房肿块麦默通微创旋切活检术,B超探查:左乳1点钟方向可见一大小约13×7mm的低回声团,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内回声不均,CDFI示内可见血流信号;左乳3点钟方向可见一大小约4×2mm的囊性暗区,边界清,先于肿块下方局麻,在B超引导下麦默通旋切肿块,切除20条组织。术中冰冻切片:“左乳”浸润性癌,再次行左乳癌保乳术以原切口为中心作切口,分离皮瓣,作局部补充广切术,送冰冻,各切缘(5切缘)报告均为阴性。于各切缘处放钛夹标记后关切口。进一步分离皮瓣,分离至胸大肌外侧缘,切除锁胸筋膜,锐性清除腋静脉平面以下淋巴脂肪组织。保留胸长、胸背神经及肩岬下动静脉。
  术后病理诊断:“左乳”浸润性筛状癌,腋窝淋巴结转移0/14只。内外上下基底切缘阴性。免疫组化结果ER ,PR ,CerbB-2 ,E-Cadherin ,Ki-67 约13%,P63-,Calponin-,D2-40-,CD31-。术后病理分期:PT1N0M0。术后环磷酰胺900mg 多西他赛119mg化疗二次及他莫西芬口服内分泌治疗。术后随访5年患者无复发及远处转移。
  病例2 患者 女,37岁。2天前患者体检乳腺彩超提示“右乳多发结节,12点方向建议手术”,无疼痛,感双乳经前胀痛,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胸闷心悸,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无肢体麻木及运动障碍,无渐消瘦,无四肢乏力等症状。
  专科查体:双乳对称,双乳头无凹陷,无乳头溢液,右乳内上象限及直经2.0CM大小质硬,界不清肿块轻压痛。双腋下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乳腺彩超:右乳腺腺组织较厚处约为11mm,左乳腺腺组织较厚处约为12mm,实质回声增粗,分布不均,左乳4点钟方向可见大小约8×3mm的低回声结节,界清,内回声欠均,于右乳9点钟方向可见大小约21×6mm的低回声团,界尚清,内回声欠均,另于右乳1点钟方向可见大小约15×8mm的低回声团,形态欠规则,界尚清,内回声欠均,内可见多枚强光斑,较大约8.8mm,CDFI血流信号不丰富。另右乳10点钟方向可见大小约4×2mm的低回声结节,界清,内回声欠均。乳腺彩超诊断:右乳(1点钟方向)低回声团,性质可疑。已定位。右乳(9点钟方向)低回声团块,腺病考虑。双乳小结节。双乳小叶增生。
  乳腺钼靶:双侧乳腺呈腺体型。右乳上象限见一大小约1.3cm×0.9cm的结节影,边界不清,RCC上未见显示;右乳未见异常钙化。左侧乳腺未见明显肿块与异常钙化。双侧皮肤乳头正常。左侧腋下见淋巴结影,右侧腋下未见肿大淋巴结。钼靶诊断:右乳上象限结节影,考虑良性病变,恶性不能除外,建议活检 BI-RADS 4。
  外科手术: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先于右乳肿块表面局麻,逐层切开后暴露肿块,见右乳内上象限直经2cm大小质硬,界不清,无包膜肿块,分离后切下肿块送冰冻,术中冰冻切片报告为右乳浸润型癌,因术前B超提示:右乳多发结节,术中故改全麻下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于全麻平稳后,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以肿瘤为中心梭形横切口,分离皮瓣,内至胸骨旁,上至锁骨,外至腋中线,下方至右乳腺下缘。切除胸大肌筋膜将右乳腺及周围脂肪组织分离至胸大肌缘,清除胸大小肌淋巴脂肪组织,保留胸大肌血管,再逐步锐性清除腋静脉平面以下淋巴脂肪组织。保留胸长、胸背神经及肩岬下动静脉。再于背阔肌前缘切除整个右乳腺及周围淋巴脂肪组织。
  术后病理诊断:右乳上象限浸润性筛状癌伴少量小管癌成分;(右腋窝)18只淋巴结均阴性;乳头、皮肤、基底切缘均阴性;(另送胸肌间)脂肪及横纹肌组织;PTNM病理分期:T1N0M0;IHC:ER ,PR ,CerbB-2 ,E-ca ,CK5/6-,P63-,Ki-67 约8%。术后环磷酰胺900mg 多西他赛119mg化疗二次及他莫西芬口服内分泌治疗。术后随访3年患者无复发及远处转移。
[align=center][align=center][align=center]乳腺浸润性筛状癌二例[/align][/align][/align]
[align=center][align=center][align=center]乳腺浸润性筛状癌二例[/align][/align][/align]
  A图乳腺彩超病例2示:右乳可见大小约15×8mm的低回声团,形态欠规则,界尚清,内回声欠均,B图病例2示:肿瘤组织大多形成大小不等、形态不甚规则的团块,排列成筛状孔(HE染色 10×10倍)。
  讨论
  临床特征 乳腺ICC较为少见,具有特殊的筛状生长结构及免疫表型,分为经典型和混合型,在经典型中,浸润性筛状癌成分占90%以上,可混有少量小管癌成分,混合型的浸润性筛状癌伴有多少不等的其他浸润癌成分,经典型预后良好,混合型预后稍差,但也好于普通浸润性导管癌。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2003年版)将其列为乳腺浸润性癌的一种独立亚型。临床发病年龄广泛,30~80岁,平均50~60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部分患者可通过超声影像学检查发现[1]。
  彩超检查 ICC有与一般类型的乳腺浸润性癌相似的超声特征,如形态欠规则或不规则、边界不清或欠清、内部为低回声、部分伴有微钙化、RI为高阻[2]。但由于ICC病理学基础较为单一,主要是癌细胞团巢呈筛状结构浸润性生长,间质成分少,故透声性好,内部为低回声,后方回声略增强[3]。
  病理检查 病理巨检:大部分为实性肿块,切面灰白灰褐色,肿瘤与周边界限清楚,无明显包膜。显微镜下检查:肿瘤组织大多形成大小不等、形态不甚规则的团块,肿瘤边缘可呈推挤状或者有出角,肿瘤细胞排列成筛状孔,腔内可伴有多少不等的分泌物或微小钙化,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可伴有胶原化,坏死较少见,瘤细胞分化较好,细胞异型性小,核圆形或卵圆形,深染,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多数肿瘤细胞雌激素(ER)和孕激素(PR)强阳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阴性,Ki-67增殖指数低,E-cadherin强阳性,肌上皮标记物P63、Calponin、SMA、CD10均阴性[4]。
  鉴别诊断 1)腺样囊性癌组织学上由腺上皮和肌上皮细胞组成。浸润性筛状癌仅有单一的腺上皮细胞,腺样囊性癌的假腺腔结构内含有基底膜样物质和透明小体。浸润性筛状癌无基底膜或仅在肿瘤细胞巢周围残留少许基底膜[5]。2)导管原位癌筛状型,可见基底膜成分。缺乏浸润性筛状癌的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免疫组化肌上皮存在,两者易于鉴别。3)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在2003版WHO乳腺肿瘤组织分类中被正式命名,其组织学上可形成筛状或实体片状结构,也需要与ICC鉴别。神经内分泌标记如CGA、SYN、CD56阳性以及电镜观察到神经内分泌颗粒有助于与ICC鉴别。
  预后与治疗 ICC是一种病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都有别于一般浸润性癌的疾病,预后良好。治疗上可以根据病情采取乳腺癌根治术或保乳根治术,由于ICC通常属于腔面型(1uminal)A型乳腺癌,即ER和(或)PR表达阳性、CerbB-2表达阴性、Ki67低表达(<14%)的乳腺癌,故辅助治疗则推荐以内分泌治疗为主,根据病情适当使用化放疗相结合的方案[6]。
  参考文献
  [1]陈隽鹏,杜好信,耿国军,等。乳腺混合型浸润性筛状癌一例[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3,7(5):412-413.
  [2]张雪梅,刘波,邹荣莉,等。乳腺浸润性筛状癌的超声表现及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4):278-280.
  [3]龚瑞。乳腺混合型浸润性筛状癌超声表现1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3):285.
  [4]李莉,闻祥红。乳腺浸润性筛状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5,21(5):555-558.
  [5]肖晓岚,解娜,李妹,等。乳腺腺样囊性癌与浸润性筛状癌的形态及免疫组化比较[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0,26(3):293-296.
  [6]朱珊珊,赵晶,郭丰丽,等。24例乳腺浸润性筛状癌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3,28(9):672-675.
本论坛为非盈利学术交流平台,资料均由网友上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处理;所有讨论内容仅供公益交流,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投诉邮箱:tougao@91360.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新帖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