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04-91360
  • 智慧协同 未来病理
搜索
发新帖
查看: 3736|回复: 0

【病理人问题5】如何和患者进行沟通

[复制链接]

336

主题

408

帖子

3637

积分

志愿者2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37
发表于 2018-2-6 17: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查看更多优秀资源帖,与同道便捷交流讨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写完和临床医生沟通的文章后,我还想写一下与患者的沟通,因为我一个在医疗部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很多医疗纠纷的产生与沟通不足有关,我也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所以平常非常注意与患者沟通,特别是碰到一些复杂疑难病例,我会亲自去临床与患者沟通,或者把患者喊到病理科来询问病情,对于一些有医疗纠纷可能的患者,我会做好充分的沟通,让患者家属理解病情,理解病理诊断。还是用我过去碰到的病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和容易产生医疗纠纷的患者沟通
  对于很年轻的,还未生育的女性患者,如果诊断报告是宫颈原位癌伴微小浸润,一定要找患者及其家属来沟通。因为宫颈原位癌只需要做宫颈切除就可以治愈,患者可以保住子宫,但如果伴有微浸润,临床是要做子宫切除的。而病理诊断是一种比较主观的诊断方式,对于微小浸润,不同的病理医生的诊断标准可能不一样,我认为有,另一个医生会认为没有,而且子宫微浸润患者做大手术后,可能剩余的子宫颈已经没有病变。如果患者根据我的诊断报告进行大手术,术后发现没有病变,再借切片出去会诊,而会诊医生与我观点不一致,将术前标本诊断一个不需要大手术的原位癌,那我将面临着一个医疗纠纷,或者医疗事故。
  所以碰到这类患者,我会把患者及其家属叫到我的办公室,仔细给他们讲解宫颈原位癌微浸润在病理诊断上的难度,以及不同医生可能不同的诊断结果,但是在病理上很小的形态学变化在治疗上是巨大的差距,所以我建议患者出去多找几家会诊,同时很自信地告诉患者:无论你的会诊结果是什么,我不会改变我的诊断,因为那就是我的观点,让你出去会诊不是我没有水平诊断,而是因为你年轻,希望能用最谨慎的方法来帮助你面对疾病。我还可以告诉她我预测的会诊结果是不同医院有不同的结果。
  患者会诊回来的结果与我预测的一样,不同医院,观点不一样,这时候她就理解了对微浸润确实存在不同医生有不同观点,我会建议她相信谁的结果,就按谁的结果进行治疗,这样患者无论是否治疗,治疗后结果无论怎样都不会产生纠纷了。
  第二个问题:和病情很复杂的患者沟通
  不是每个标本都可以明确诊断的,如果碰到复杂病例,一定要让患者知道病情的复杂性,病理诊断的局限性。我曾经碰到一个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患者,临床取了一个颈部表浅小淋巴结送检,镜下见淋巴结结构部分破坏,T细胞增生,但异型性不明显,看临床资料知道患者有反复发热、消瘦、皮疹等病史,但肝脾不肿大,我诊断了考虑T细胞淋巴瘤,建议临床进一步检查,或者取颈部最大的淋巴结送检。
  因为不能确诊,又怕漏诊,我去临床看患者,仔细询问她的病情,把我诊断的思路和病情的复杂性告诉患者,并和临床医生沟通,我只是考虑为淋巴瘤,如果要化疗,需要结合临床资料,不能仅靠倾向性病理诊断。临床决定暂时对症治疗,患者的病情一直不稳定,患者家属经常来找我,告诉我新的病情发展,我一直加强与患者沟通,不断分析病情,并告诉患者家属:对症治疗也是一种治疗方式,有些疾病很复杂,如果没有典型病变不能明确诊断就只能用观察很对症的方式处理,又介绍患者将切片送到省内最有名的淋巴瘤诊断专家哪里会诊。会诊结果是考虑为T细胞反应性增生,不排除淋巴瘤。
  经过20多天治疗后,患者终于不发热了,皮疹消失,淋巴结变小,确诊为是良性病变。我的第一个诊断是不够准确的,但是由于我做了充分的沟通,患者不但没有责怪我,反而在出院时送来家乡土特产表述感谢。
  第三个问题:罕见病,预后好的病和患者沟通
  一些罕见病、少见病有特殊的病理形态,也有特殊的预后,但是由于罕见,临床医生对这种疾病的理解也不一定很多,为了让患者能更好的理解自己的疾病,有时我会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比如,有一次我诊断了一个胃的粘膜相关淋巴瘤,患者拿到结果就非常痛苦,临床医生也准备给患者做手术,我和患者沟通,这个淋巴瘤是惰性的,预后很好,治疗上不需要手术,可以先抗炎治疗,再追踪观察,患者那种绝望就立马消失了。
  在我们做快速切片诊断时,经常会碰到年轻人得甲状腺癌,父母亲一看到癌字就吓得要晕过去,我总是很耐心讲解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是一种预后非常好,不影响寿命的肿瘤,即使有转移,预后也很好,经过这些沟通,患者能够正确理解自己的病情。
  和患者沟通时一定要注意保护临床医生,不要轻易去评价临床医生的治疗方式。如果临床医生做得很好,可以用力说出来,如果做得不好,谈话就不涉及这一点。再就是沟通时要始终让患者感觉到你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你是在关心他,这种沟通才可能成功

本论坛为非盈利学术交流平台,资料均由网友上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处理;所有讨论内容仅供公益交流,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投诉邮箱:tougao@91360.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新帖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