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04-91360
  • 智慧协同 未来病理
搜索
发新帖
查看: 5292|回复: 0

T细胞淋巴瘤病理诊断及进展(二)

[复制链接]

336

主题

408

帖子

3637

积分

志愿者2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37
发表于 2018-2-7 15: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查看更多优秀资源帖,与同道便捷交流讨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具有共同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然而,一些ALCL缺乏T细胞抗原,而这些“祼细胞”肿瘤的起源细胞尚未得到明确证实。ALCL分四种类型:ALK+、ALCL-、原发性皮肤ALCL(pcALCL)和乳腺植入物相关ALCL。尽管具有相似的病理形态学特征,但是这些肿瘤在临床行为和遗传学上有所不同。 ALK+ ALCL和ALK- ALCL是系统性病变, pcALCL发生在皮肤中,虽然可能累及局部淋巴结,但很少全身转移。预后通常非常好。 ALK+ ALCLs一致地具有涉及不同基因伴侣的ALK基因的染色体重排,并且通常具有良好的预后。 ALK-ALCLs缺乏ALK重排,其遗传和临床特征更为多变。 ALK- ALCL的具有DUSP22基因重排时,与ALK+ ALCL预后相似。在部分pcALCL的病例中也存在USP22重排。组织形态学上瘤细胞呈间变,异型性明显,但所有病例均有不同比例的大细胞,一种呈多形性,大小不等,胞质丰富,细胞核大而不规则,呈扭曲、肾形、马蹄形及花环状,甚至见多核及巨核。另一种呈单形性,其特征是体积较大或中等,呈圆形、椭圆或不规则,胞质丰富淡染,核大,染色质呈空泡状,核仁明显。发生于淋巴结者肿瘤常先累及淋巴结副皮质区,然后经淋巴窦播散,常以粘附的方式生长;坏死和纤维化亦常见,并伴有浆细胞、嗜酸性粒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组织学类型:包括经典型、小细胞型、富于淋巴组织细胞型、霍奇金样、肉瘤样型、富于(多核)巨细胞型、富于粘液水肿样间质、富于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印戒细胞型、腺泡状等组织形态学变异。
  ALK+ ALCL是外周T细胞淋巴瘤(至少在大多数情况下)。肿瘤细胞表达来自ALK重排的ALK融合蛋白,并表达CD30。其特征在于通常具有多形核和丰富细胞质的大细胞, 肿瘤细胞被认为是起源于CD4阳性T细胞; 更具体地说,已经提出了与Th17细胞的相似之处,但是它们是否代表真正的肿瘤起源细胞尚不清楚。 主要发生在年轻人中,约占儿童淋巴瘤的20%。 与大多数其他PTCL亚型类似,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男:女=2:1)。ALK+ ALCL主要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常伴有B症状。 皮肤,软组织,肝,肺和骨是最常见的结外累及部位,中枢神经系统或胃肠道很少累及。 小细胞型ALCL可表现为白血病样,大约20%的患者有骨髓累及。富于淋巴组织细胞型ALCL常常由于肿瘤细胞稀少,瘤细胞淹没在丰富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之中,使得这一种亚型非常容易漏诊。
  霍奇金样常表现为结节硬化型HL,容易误诊为结节硬化型HL,但后者不表达ALK。肉瘤样型、富于粘液水肿样间质及富于(多核)巨细胞型ALCL形态上容易误诊为未分化肉瘤,对于年轻患者,在诊断未分化肉瘤时先要除外ALCL可能。印戒细胞型及腺泡状ALCL实属罕见形态,对于这种异常罕见形态变异,我们要加强认识,避免误诊和漏诊。
  ALK- ALCL最大的进展就是其分子遗传学研究有了新的认识,接近1/3病例伴有DUSP22基因重排,其预后类似ALK+ ALCL,8%的病例伴有TP63基因重排,其预后则不良。其它的改变包括ERBB4的过表达及JAK1/STAT3基因的突变。
  原发皮肤ALCL大部分为局限性病变,少部分为多发性病变。多见于50-70岁老年人,主要累及肢体上半部分,病程持续3-4周,<60岁,孤立性病变者,预后非常好,5年的生存率超过90%,而>60岁,多发性皮肤病变,伴皮肤外病变或累及皮肤以外的其他器官,5年的生存率则仅50%。组织学病变主要累及真皮层,有时可累及皮下脂肪组织,罕见病例可累及表皮,呈paget病样的播散。少数病例可呈血管中心性生长,并浸润血管具有CD8表型及表达细胞毒性分子,需要与皮肤CD8+的侵袭性亲表性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及γδT细胞淋巴瘤鉴别。近30%的病例存在DUSP22基因重排。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是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一个亚型,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其以T细胞异常增生伴高内皮血管和滤泡树突状细胞(FDC)增生为主要特征。 临床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热、皮疹、肝脾肿大等全身症状,部分病人表现为免疫功能异常和多克隆球蛋白血症等。 近年来许多研究旨在阐明其发病机制和形态,新的治疗策略和预后相关因素相继被提出。与B细胞不同,T细胞的分化及其调控极其复杂。 过去的研究发现,AITL细胞通常携带TFH细胞表型,常表达BCL6、CD10、CXClL13、PD-1、SAP和ICOS,这表明AITL与TFH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表明TFH细胞是存在于滤泡中心的CD4阳性+T辅助细胞的一个亚群,为生发中心形成所必需,TFH细胞分化受到CD4+T淋巴细胞与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驱动。 这个交互作用涉及T细胞中ICOS的活化,以及由此导致的磷酸肌醇3激酶(PI3K)通道的活化,从而引起了TFH发育中一个关键调解BCL-6转录因子的表达。在ICOS活化和BCL-6表达的诱发之后细胞上行调节了作为TFH前体的PD1和CXCR5的表达,使得它们迁移到B细胞滤泡去诱发生发中心形成,TFH细胞的刺激和B细胞的抗原递呈最终使得TFH细胞的全面发育。 TFH的恶性转变首先获得TET2和(或)DNMT3A变异RHOAG17V突变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的活化增强。不受控制的TFH可能诱发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21(IL-21)和白细胞介素-的生成,这些细胞因子在淋巴瘤发展的早期阶段以及形成AITL肿瘤病变背景的大量炎性成分中发挥重要作用。
  AITL组织学特点:淋巴结构全部或部分破坏,可有残存或萎缩的滤泡,副皮质区呈灶性或弥漫小至中等大小的瘤细胞浸润,瘤细胞胞质淡染或透明,胞核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细粉尘样,伴有明显的血管增生。 伴复杂背景细胞,包括组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等,常见EBV+的B免疫母细,也可见R-S细胞样B细胞。
  Attygalle根据淋巴结结构破坏程度和残留滤泡的多少将AITL分在3种形态学模式:(1)伴有滤泡增生的AITL,部分淋巴结构破坏,套区缺乏,滤泡增生及副皮质区扩张,其内见多形性细胞浸润;
  (2)伴有滤泡减少的AITL,淋巴结大部分被破坏,偶见伴随FDC增生的萎缩滤泡,FDC常可以扩张到滤泡外,副皮质区明显扩张,可见各种背景细胞浸润;
  (3)经典型AITL,淋巴结结构完全破坏,FDC明显增生,分枝状高内皮血管增生明显,副皮质区内见各种背景细胞浸润。 前两种组织学模式尤其需要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相鉴别。 第三种常需要与非特指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富于T细胞的大B细胞淋巴瘤相鉴别。
  关于AITL的基因遗传学基础一直是研究焦点,现有研究发现AITL病人经常出现TET2,DNMT3A和IDH2突变,但这些突变在AITL中并不具有特异性,PTCL-NOS及骨髓恶性肿瘤中也可以发现。 在AITL中IDH2突变局限于R172 位点。
  TET2 的突变率在AITL中近80%。 最近发现,在70%的AITL中有RHOA G17V点突变。 这些突变的发现为AITL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30.jpg
31.jpg
32.jpg
33.jpg
34.jpg
35.jpg
36.jpg
37.jpg
38.jpg
39.jpg
40.jpg
41.jpg
42.jpg
43.jpg
44.jpg
45.jpg
46.jpg
47.jpg
48.jpg

本论坛为非盈利学术交流平台,资料均由网友上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处理;所有讨论内容仅供公益交流,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投诉邮箱:tougao@91360.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新帖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